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造成的呢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造成的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缺陷、接触传播、不良卫生条件、疫苗接种不足以及遗传易感性。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瘫痪。

1、免疫缺陷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时,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抵抗力下降。这类患儿接触病毒后更易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甚至弛缓性瘫痪。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免疫接种,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2、接触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日常用品传播。儿童接触感染者粪便后未彻底洗手,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生冷食物均可导致感染。典型症状初期类似感冒,后期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家长需注意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做好餐具消毒。

3、卫生条件差

居住环境拥挤、缺乏清洁饮用水和排污设施的地区传播风险较高。病毒在恶劣卫生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儿童重复接触可能引发重症。改善环境卫生、规范处理排泄物是重要预防措施。

4、疫苗接种不足

未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缺乏特异性抗体保护。疫苗覆盖率低的地区易出现病毒传播,可能引起肢体不对称瘫痪等后遗症。我国现行免疫程序要求婴儿出生后2、3、4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灰疫苗。

5、遗传易感性

少数儿童因基因多态性导致对病毒敏感性增高。这类患儿感染后可能出现延髓麻痹等严重症状,需及时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有家族病史者应加强疫苗接种和血清抗体监测。

预防小儿麻痹症需坚持疫苗接种与卫生管理并重。家长应确保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出现发热、肢体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康复期可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定期复查神经系统恢复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五个月孩子发烧怎么办

五个月孩子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退烧、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五个月孩子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温度、疫苗接种、脱水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大腿根部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2、补充水分:发烧时孩子容易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母乳或配方奶是主要来源,可适当增加喂养次数。观察孩子尿量,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3、观察症状:注意孩子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等变化。如出现嗜睡、拒食、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记录体温变化,为医生提供参考。 4、药物退烧: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每4-6小时一次,每次10-15mg/kg或布洛芬混悬液每6-8小时一次,每次5-10mg/kg。严格按照剂量使用,避免过量。 5、及时就医:如发烧持续超过24小时、体温超过39℃、出现惊厥或其他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保持孩子饮食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定期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