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牙床上出现肿块可能由牙龈炎、根尖周炎、口腔囊肿、智齿冠周炎或口腔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检查、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牙龈炎
牙龈炎多与牙菌斑堆积刺激有关,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轻度炎症可通过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配合甲硝唑片消炎。若形成牙龈脓肿,需切开引流并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日常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并定期洁牙。
2、根尖周炎
龋齿或牙外伤导致牙髓坏死时,可能引发根尖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形成触痛明显的肿块。需拍摄牙片确认病灶,采用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组织,急性期可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颌骨骨髓炎。
3、口腔囊肿
黏液腺囊肿或牙源性囊肿可能在牙床形成无痛性包块,触诊有弹性感。小型囊肿可观察,增大明显的需手术摘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创面愈合,避免食用尖锐食物刺激术区。
4、智齿冠周炎
阻生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炎时,常伴随牙龈瓣肿胀、张口受限。急性期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盲袋,口服奥硝唑胶囊抗厌氧菌感染。反复发作或存在咬合干扰时,建议拔除智齿。炎症期间需进食流质食物减少摩擦。
5、口腔肿瘤
纤维瘤或鳞状细胞癌等占位性病变可能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硬结,伴有溃疡或麻木感。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需联合放化疗。早期发现可通过锥形束CT评估浸润范围。
发现牙床肿块应避免自行挑破,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牙线清除食物残渣。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肿块持续增大超过两周、伴随出血或淋巴结肿大时,须立即就诊排除恶性病变。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增生,需加强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