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泥沙样肾结石多数可以自行排出,排出概率与结石大小、位置、患者饮水量及泌尿系统功能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结石直径、输尿管通畅度、每日尿量、代谢异常。
1、结石直径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率较高,超过6毫米可能需医疗干预。多饮水有助于促进小结石排出。
2、输尿管通畅度输尿管无狭窄或畸形时结石更易排出。存在先天性狭窄或息肉可能需体外碎石治疗。
3、每日尿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尿量可增加冲刷作用。建议分次饮用白开水或柠檬水,避免浓茶咖啡。
4、代谢异常高尿酸或高钙尿症患者易复发结石。需排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因,必要时服用枸橼酸钾调节尿液酸碱度。
建议每日进行跳跃运动促进结石移动,出现剧烈腰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
输尿管结石通常呈不规则颗粒状或椭圆形,表面粗糙,颜色多为黄色、棕色或黑色,直径从几毫米到一厘米不等,具体形态与结石成分有关。
1、草酸钙结石:表面多刺呈桑葚状,质地坚硬,颜色深棕或黑色,占结石大多数。
2、磷酸钙结石:表面光滑呈灰白色,质地较脆,常在碱性尿液中形成。
3、尿酸结石:表面光滑呈黄色或红棕色,质地较软,X光下显影较淡。
4、胱氨酸结石:表面蜡样呈淡黄色,质地较软,多与遗传代谢异常有关。
发现结石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