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慢性肾衰竭按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五期,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包括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前期和尿毒症期。
1、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在60-89毫升/分钟,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此阶段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
2、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30-59毫升/分钟,出现乏力、贫血等症状,需进行低蛋白饮食,可使用复方α-酮酸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纠正代谢异常。
3、肾衰竭期肾小球滤过率为15-29毫升/分钟,伴随水肿、电解质紊乱,需严格限制水分和钾摄入,可使用呋塞米片、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控制并发症。
4、尿毒症前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毫升/分钟以下,出现严重恶心呕吐,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
5、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不足10毫升/分钟,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终末期可考虑肾移植手术。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克/公斤体重,避免高钾高磷食物,保持适度运动。
急性肾功能衰竭使用利尿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辅助肾功能恢复。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帮助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
1、促进排尿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生成量,缓解少尿或无尿症状,避免液体潴留导致心肺负担加重。
2、减轻水肿通过排出多余水分,减轻组织间隙和体腔内的液体积聚,改善肺水肿、外周水肿等症状,降低器官压迫风险。
3、调节电解质部分利尿剂可调节钾、钠等电解质水平,预防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维持内环境稳定,但需密切监测避免失衡。
4、辅助肾功能在肾前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衰中,利尿剂可能通过改善肾血流灌注,为肾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但对肾性肾衰效果有限。
使用利尿剂需严格遵医嘱,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同时配合限盐、控制入水量等管理措施,必要时需行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