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崴脚一个月走路反复肿可通过制动休息、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韧带损伤未愈、慢性炎症、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1、制动休息减少患肢负重活动,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固定关节,避免二次损伤。急性期建议拄拐辅助行走。
2、冷热敷交替肿胀明显时冰敷15分钟减轻渗出,48小时后改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日重复进行3-4次。
3、药物治疗可能与局部微循环障碍、滑膜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压痛、皮肤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药物。
4、康复训练可能与踝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肌力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肿胀、关节僵硬等症状。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平衡垫训练、弹力带抗阻练习。
日常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若肿胀持续加重需及时排查韧带撕裂或隐匿性骨折。
崴脚后判断是否伤到韧带需观察肿胀程度、疼痛特点、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受限情况,常见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1、肿胀程度韧带损伤后局部迅速肿胀,48小时内淤青明显,按压有凹陷性水肿,冰敷和抬高患肢可缓解。
2、疼痛特点韧带撕裂表现为特定位置刺痛,如踝关节外侧压痛明显,负重时疼痛加剧,需避免患肢承重。
3、关节稳定性韧带断裂会导致关节松动,前抽屉试验阳性,表现为踝关节异常前后滑动,需支具固定保护。
4、活动受限完全性韧带损伤会限制背屈和跖屈动作,伴关节弹响感,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损伤分级。
伤后72小时内遵循RICE原则,若出现关节畸形或无法站立需急诊排除骨折,康复期可进行平衡训练增强踝周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