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小儿腹股疝可通过手法复位、疝气带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腹股疝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1、手法复位:家长需在患儿安静平卧时,用指腹轻柔将疝内容物推回腹腔,操作前需确认无嵌顿。若复位困难或疼痛明显应立即就医。
2、疝气带固定: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专用疝气带暂时压迫疝环,家长需每日检查皮肤状况,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局部缺血。
3、手术治疗:一岁以上反复发作或嵌顿疝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4、日常护理:家长需避免患儿剧烈哭闹、便秘等腹压增高行为,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预防排便困难。
发现疝块突出无法回纳或伴呕吐时需紧急就医,平时应避免过度跑跳,定期复查评估疝环闭合情况。
胃镜麻醉通常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属于短效全麻方式,主要有镇静镇痛、遗忘作用、呼吸抑制风险、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1、镇静镇痛使用丙泊酚等麻醉药物可快速诱导睡眠状态,消除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麻醉医生会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
2、遗忘作用麻醉药物可产生顺行性遗忘效应,患者苏醒后对检查过程无记忆,避免心理创伤。
3、呼吸抑制风险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呼吸中枢,检查中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辅助通气。
4、术后恢复快代谢迅速的麻醉药物可使患者在10-30分钟内完全清醒,但2小时内禁止驾驶等高警觉性活动。
检查前需严格禁食6小时,术后2小时可少量饮水,24小时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出现持续头晕或呕吐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