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可通过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方式治疗,严重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崴脚通常由运动损伤、行走不稳、地面不平、鞋不合适、肌肉力量不足等原因引起。
1、休息: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休息期间尽量减少患肢负重,必要时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帮助减轻脚踝压力,促进组织修复。
2、冷敷:崴脚后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包裹。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患处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少肿胀和出血。包扎时应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保持脚踝的稳定性。
4、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休息时可使用枕头或垫子垫高脚部,保持抬高姿势,尤其在夜间睡眠时。
5、药物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每次400mg,每日3次、双氯芬酸每次50mg,每日2次、塞来昔布每次200mg,每日1次。严重肿胀时可短期使用地奥司明片每次500mg,每日2次促进消肿。
崴脚后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橙子等,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间可进行适度脚踝活动,如脚趾抓握、脚踝旋转等,避免长时间制动导致关节僵硬。若疼痛持续或肿胀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骨折或韧带损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