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用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被动免疫制剂,主要成分为高效价狂犬病病毒抗体,可与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以中和病毒。该药物适用于Ⅲ级暴露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需在伤口局部浸润注射和肌肉注射。
1、作用机制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通过直接提供中和抗体,在疫苗诱导主动免疫前快速起效。其含有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可与狂犬病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阻止病毒侵入神经细胞。注射后抗体水平在24小时内达峰,半衰期约21天,能有效覆盖疫苗产生主动保护前的窗口期。
2、适用人群
需用于被疑似或确诊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导致皮肤破损的Ⅲ级暴露者,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Ⅱ级暴露。包括深部穿刺伤、头面部损伤、黏膜暴露等高风险情况。对于既往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即使轻微暴露也应联合使用。
3、给药方式
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总剂量的80%浸润注射于伤口周围,剩余20%肌肉注射于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禁止静脉注射。若解剖限制无法全部浸润,可将剩余剂量远端肌肉注射。与疫苗需在不同部位注射,且使用不同注射器。
4、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偶见低热、头痛、皮疹等全身症状。极少数会发生过敏性休克,需备肾上腺素急救。与疫苗联用可能增强免疫反应,但不会影响抗体产生效果。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需评估获益比。
5、注意事项
需在暴露后尽快使用,最迟不超过7天。冻干制剂需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现配现用。不能与疫苗混合同一注射器。用药后仍需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对免疫球蛋白过敏者禁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慎用。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狂犬病暴露后处理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除及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外,伤口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避免缝合伤口,必要时延期缝合。观察暴露动物10日,期间保持疫苗接种。饮食宜清淡,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以促进免疫应答。若出现发热、伤口异常肿胀等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