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脚后跟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刺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长时间站立或运动人群。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减轻但久站加重。急性期需减少行走,可冰敷缓解肿胀,慢性期建议穿足弓支撑鞋垫,配合超声波或冲击波治疗。药物可选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抗炎镇痛。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因跟骨结节处长期受力导致骨质增生,X线可见骨赘形成。疼痛多集中于足跟底部承重时,严重者出现针刺感。治疗以减轻局部压力为主,可使用硅胶足跟垫分散负荷,夜间穿戴踝关节支具保持筋膜伸展。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关节镜微创手术去除骨赘。

3、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运动过度或鞋子不合脚导致跟腱反复微损伤,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压痛,踮脚时疼痛加剧。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慢性期可进行离心性跟腱拉伸训练。药物推荐外用酮洛芬搽剂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炎常由鞋子摩擦压迫引起,跟腱上方出现红肿热痛,按压有波动感。需更换宽松软底鞋,急性期穿刺抽液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配合微波理疗促进吸收。日常避免赤脚行走,可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症状。

5、外伤因素

跟骨骨折或软组织挫伤会导致突发剧烈疼痛伴淤血肿胀。伤后48小时内应冰敷并抬高患肢,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可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三七伤药片,外敷跌打万花油。若X线显示骨折移位需石膏固定,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能需钢板内固定手术。

日常应选择鞋底柔软有弹性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赤脚行走或穿硬底鞋。超重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后做好跟腱拉伸。每晚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发热需排除感染性关节炎。糖尿病患者出现足跟溃疡需立即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的区别

胰头癌、壶腹癌和胆管癌的主要区别在于肿瘤起源部位、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胰头癌起源于胰腺头部,壶腹癌发生于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壶腹部,胆管癌则来自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

1. 起源部位

胰头癌发生于胰腺头部,常早期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壶腹癌位于胆总管末端与胰管汇合形成的壶腹区,易引发胆汁和胰液排出障碍。胆管癌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型又可分为上段、中段、下段胆管癌,不同位置决定手术方式和预后差异。

2. 临床表现

胰头癌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出现无痛性黄疸、体重下降和腰背部疼痛。壶腹癌因位置特殊,较早表现为波动性黄疸、间歇性发热及陶土样便。胆管癌以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为主要特征,肝内型可能仅有肝功能异常,肝外型常伴皮肤瘙痒和尿色加深。

3. 影像学特征

胰头癌在CT上表现为胰腺头部不规则肿块,伴胰管扩张和胆总管截断征。壶腹癌通过ERCP可见乳头部位隆起病变,MRCP显示双管征。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发生部位,肝内型呈肿块型或管周浸润型,肝外型可见胆管壁增厚或腔内充盈缺损。

4. 病理类型

胰头癌90%为导管腺癌,恶性度高且易早期转移。壶腹癌病理类型多样,包括腺癌、腺鳞癌及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相对较好。胆管癌以腺癌为主,按生长方式分为结节型、硬化型和乳头型,其中硬化型胆管癌侵袭性强。

5. 治疗策略

胰头癌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需辅助化疗。壶腹癌可行局部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对放化疗较敏感。胆管癌治疗取决于分期和位置,肝门部胆管癌需联合肝叶切除,远端胆管癌适用胰十二指肠切除,不可切除者可行胆道引流缓解症状。

三种癌症均需重视早期诊断,出现不明原因黄疸、消瘦或腹痛时应及时就诊。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和酒精摄入,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随访计划,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