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孩子出汗发烧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出汗发烧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孩子出汗发烧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幼儿急疹、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伴随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1、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毒或细菌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伴出汗、鼻塞、咽痛,体温可达38-40℃。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孩子多饮温水。

2、胃肠炎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胃肠炎,表现为发热出汗伴随呕吐腹泻。体温多在37.8-39℃波动,易出现脱水。建议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电解质紊乱,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等流质,避免高糖饮食加重腹泻。

3、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的幼儿急疹好发于6-18月龄,特征为持续3-5天高热后全身出疹。发热期体温常超过39℃,退热时伴随大量出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可临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配合物理降温。家长应注意观察皮疹变化,避免抓挠皮肤。

4、中耳炎

婴幼儿咽鼓管结构特殊,感冒后易继发中耳炎。表现为突发高热、耳痛、烦躁哭闹,夜间症状加重。需耳鼻喉科确诊后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苯酚甘油滴耳液局部消炎。哺乳期婴儿喂奶时应保持头高位,避免呛奶加重病情。

5、尿路感染

女童因尿道短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出汗、排尿哭闹、尿液浑浊。体温可呈弛张热型,需尿常规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地尼分散片、小儿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家长应督促孩子每日清洗会阴,2岁以下婴幼儿需及时更换尿布。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室温22-24℃,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体温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若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危急表现,需立即送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促进康复,但不宜强制进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acei类降压药特点

ACEI类降压药的特点包括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醛固酮分泌、保护肾脏功能、改善心血管重构。 1、抑制酶活性: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如卡托普利片,每日剂量25-50mg,分2-3次口服。 2、降低阻力:这类药物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负担。贝那普利片每日剂量10-20mg,可单次或分次服用。 3、减少分泌:ACEI类药物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钠水潴留,有助于控制血压。雷米普利片每日剂量2.5-10mg,通常早晨服用。 4、保护肾脏:此类药物能够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延缓肾功能损害。福辛普利片每日剂量10-20mg,可随餐服用。 5、改善重构:ACEI类药物可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改善心血管重构,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培哚普利片每日剂量4-8mg,建议早晨服用。 合理使用ACEI类降压药的同时,建议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