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孩子出水痘第四天还发烧需要根据体温和症状采取退热措施,同时密切观察并发症。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是常见症状,通常持续3-5天,若持续不退或出现高热需警惕继发感染。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适当增加饮水量,选择温开水或稀释的果汁。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化脓等细菌感染迹象,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若发热持续超过5天、体温反复超过39℃或出现嗜睡、呼吸急促、剧烈头痛等症状,可能提示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水痘患儿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避免接触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蒸蛋等,补充维生素C促进恢复。恢复期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一般数月后可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宝宝大便有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大便带血可能与肛裂、肠息肉、细菌性痢疾、牛奶蛋白过敏、肠套叠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明确病因。
1、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应暂停高纤维食物,如芹菜、西蓝花,改为米粥、苹果泥等低渣饮食。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需严格回避乳制品及含乳食品。
2、补充水分
每日保证足够液体摄入可软化大便,6个月以下婴儿按需哺乳,6个月以上可额外喂服5-10毫升温水。腹泻患儿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3、局部护理
肛裂患儿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会阴,涂抹红霉素软膏或凡士林保护创面。腹泻患儿每次便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护理时家长动作需轻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刺激皮肤。合并肛周脓肿者需就医进行切开引流。
4、药物治疗
细菌性痢疾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肠炎患儿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过敏性肠炎需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家长不可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5、手术治疗
肠息肉或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可能需行腹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或肠管复位术。先天性巨结肠导致的反复便血,需实施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肠镜。
家长需记录患儿便血的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如呕吐、发热等。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尿布。避免用力擦拭肛门,排便困难时可使用开塞露辅助。急性大量便血或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时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注意奶具消毒,避免肠道感染诱发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