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什么事妊娠高血压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事妊娠高血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新出现的高血压,可能伴有蛋白尿或器官功能损害,属于妊娠期特有疾病。妊娠高血压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五种类型。

1、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与胎盘形成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轻度水肿等症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降压药物。

2、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在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子痫前期可能与胎盘缺血、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尿蛋白阳性、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子痫前期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配合盐酸拉贝洛尔注射液控制血压,必要时需要终止妊娠。

3、子痫

子痫是子痫前期患者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发作。子痫可能与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等症状。子痫属于产科急症,需要立即静脉注射硫酸镁控制抽搐,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快速降压,同时做好终止妊娠准备。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指孕前已存在高血压的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这种情况可能与原有高血压疾病进展、胎盘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进一步升高、尿蛋白出现或增加等症状。治疗需要在控制原有高血压基础上,参照子痫前期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胎情况。

5、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指孕前已确诊高血压的孕妇,妊娠期血压持续升高且未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这种情况需要继续原有降压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可选择甲基多巴片、拉贝洛尔片等相对安全的降压药。

妊娠高血压孕妇需要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饮食上应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产后仍需继续监测血压,部分患者血压可能需要数周才能恢复正常。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高血压为啥吃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高血压患者通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阿司匹林的使用有助于降低这种风险。 1、预防血栓: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较为常见,血小板容易在损伤部位聚集,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2、降低心血管风险:高血压患者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对于高危患者,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尤为显著。 3、个体化用药:阿司匹林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已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更为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风险因素和出血风险,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4、注意事项:阿司匹林的使用需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指标,避免过量使用。对于有出血倾向或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或调整剂量。 5、长期管理:阿司匹林作为高血压患者长期管理的一部分,需与其他降压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全面控制血压和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节,如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定期监测血压和心血管指标,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长期管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