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新生儿败血症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但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其危险性主要与感染病原体毒力、患儿免疫状态、治疗时机等因素相关。
1、病原体差异细菌感染中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进展较快,早发型(出生72小时内发病)病死率相对较高。
2、免疫系统特点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特别是早产儿更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风险增加。
3、早期识别关键当出现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皮肤花纹等非特异性症状时,家长需立即就医。血培养确诊后需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
4、治疗预后规范使用头孢噻肟等抗生素后,无并发症的足月儿通常2-3周可康复。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需延长疗程。
家长应重视孕期B族链球菌筛查,出生后注意脐部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新生儿护理需重点关注喂养、清洁、睡眠和健康监测四个方面,主要方法有按需哺乳、脐部消毒、仰卧睡姿和体温观察。
1、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每2-3小时一次,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奶具。家长需观察婴儿吞咽节奏,避免呛奶,哺乳后竖抱拍嗝15分钟。
2、清洁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脸部及皮肤皱褶处,脐部用75%酒精环形消毒。家长需保持尿布区干燥,排便后立即用温水清洗。
3、睡眠护理采用仰卧位睡眠,婴儿床避免放置柔软物品。家长需维持室温24-26℃,包裹襁褓时留出下肢活动空间。
4、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1-2次,记录大小便次数。家长需观察皮肤黄疸变化,发现异常哭闹、拒奶等情况及时就医。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接触婴儿前洗手,避免亲吻新生儿面部,定期进行儿童保健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