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有心肌纤维化、心室扩张、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表现。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酒精滥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1、心肌纤维化

心肌纤维化是扩张型心肌病的典型病理改变,心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可能与长期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悸、胸闷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卡托普利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2、心室扩张

心室扩张表现为心腔明显扩大,心室壁变薄,收缩功能受损。可能与容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增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3、心功能减退

心功能减退是扩张型心肌病的核心表现,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可能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伊伐布雷定片等药物改善预后。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在扩张型心肌病中较为常见,包括房颤、室性早搏等。可能与心肌电活动紊乱、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头晕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5、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严重并发症,因心腔内血流淤滞导致。可能与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心房颤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肢体栓塞、脑梗死等症状。预防可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若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导致心力衰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正常人脉率是多少正常

正常人的脉率通常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具体数值受年龄、性别、活动水平等因素影响。脉率是心脏跳动的频率,反映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测量脉率时,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避免运动、情绪波动或外界干扰。脉率过快或过慢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需结合其他症状进一步评估。对于运动员或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静息脉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这通常是心脏功能较强的表现,无需过度担心。 1、年龄因素:脉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婴幼儿脉率较快,新生儿可达每分钟120-140次,儿童为80-100次,成年人则稳定在60-100次。老年人脉率可能略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年龄相关的脉率变化是生理性调节的结果,无需特殊干预。 2、性别差异:女性脉率通常略高于男性,这与激素水平和基础代谢率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怀孕或更年期时,脉率可能出现波动,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脉率。 3、活动水平:运动或体力活动会暂时增加脉率,这是心脏为满足身体需求而加快跳动的表现。剧烈运动时,脉率可超过100次/分钟,但休息后会逐渐恢复正常。长期运动者静息脉率较低,这是心脏功能增强的标志。 4、情绪影响:紧张、焦虑或兴奋等情绪波动会导致脉率暂时升高。这种变化通常是短暂的,情绪平复后脉率会恢复正常。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有助于缓解情绪引起的脉率波动。 5、健康状况: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脉率。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感染可能导致脉率加快,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心脏传导阻滞可能引起脉率减慢。如果脉率持续异常,建议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正常脉率至关重要。饮食上应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稳定脉率。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脉率,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