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被狗咬后未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发痒可能不正常,需警惕狂犬病或伤口感染。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早期可能出现局部瘙痒、低热等症状;伤口感染则多由细菌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及发热。
被狗咬伤后未及时接种疫苗,若伤口较深或未彻底清洁,细菌易在破损皮肤处繁殖,引发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导致伤口周围红肿热痛,伴随体温升高。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信号,而瘙痒可能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组胺释放有关。此时需立即就医清创,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
若被狂犬病病毒感染,早期症状包括咬伤处异常瘙痒、刺痛或麻木,随后出现低热、头痛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会发展为恐水、恐风、痉挛等典型症状。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100%致命,但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即使咬伤后已超过24小时,仍建议补种疫苗,同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合并感染。
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无论伤口大小,均需在24小时内到犬伤门诊规范处理,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日常避免接触陌生动物,教育儿童不要挑逗宠物,饲养犬只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若出现异常行为或死亡,需报告相关部门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