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血压200毫米汞柱以上属于高血压急症,可能由原发性高血压恶化、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需立即就医干预。
1、原发性高血压恶化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血压骤升,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静脉注射硝普钠或乌拉地尔,口服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
2、肾动脉狭窄肾血管病变导致肾素分泌异常,表现为血压骤升伴腰部疼痛。可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使用贝那普利等降压药,严重者需血管支架手术。
3、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肿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引发阵发性血压飙升伴心悸出汗。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用酚苄明控制血压。
4、药物因素突然停用降压药或服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可能导致反跳性高血压。需恢复原用药方案,必要时联合使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
血压超过200毫米汞柱时禁止自行服药,应立即平卧并拨打急救电话。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狼疮性血液系统损害可通过避免紫外线暴晒、控制感染风险、规范用药监测及定期血液检查等方式预防,主要与免疫异常、药物副作用、感染诱发及疾病活动度等因素相关。
1、避免紫外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严格防晒,紫外线可能诱发疾病活动,外出应使用物理防晒工具,避免正午阳光直射。
2、控制感染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注意口腔及会阴清洁,感染可能加重血液系统损害,出现白细胞减少或溶血性贫血。
3、规范用药羟氯喹等基础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避免自行调整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需每周监测血常规,警惕骨髓抑制。
4、定期检查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疾病活动期需增加检测频率,发现血小板或血红蛋白异常及时干预。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溶血,出现持续发热或皮肤瘀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