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拔了一颗牙为什么咬不动东西呢?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拔了一颗牙为什么咬不动东西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拔牙后咬不动东西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术后肿胀、创口愈合、邻牙不适等因素有关。拔牙后1-3天内咀嚼功能受限较常见,若持续超过1周需警惕感染或干槽症。

拔牙过程中局部组织受到机械刺激,术后24-48小时会出现反应性肿胀,导致咬合时疼痛或无力感。

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初期较为脆弱,过度咀嚼可能破坏凝血导致出血,机体通过疼痛反射限制咀嚼活动。

邻近牙齿因手术器械牵拉可能出现暂时性敏感,尤其当拔除磨牙时,剩余牙齿需重新适应咬合关系。

若伴随剧烈疼痛、腐臭味或发热,可能提示干槽症或感染,需及时处理创面并抗感染治疗。

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表现为张口受限或关节弹响,需通过咬合垫调整。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尝试温凉流食,逐步过渡到软烂食物如鸡蛋羹、土豆泥。两周内避免使用吸管或剧烈运动,防止血凝块脱落。若出现持续渗血、跳痛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复诊检查创面愈合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口腔扁平苔藓是癌症前兆吗

口腔扁平苔藓通常不是癌症前兆,但存在极少数恶变可能。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网状或条纹状病变,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精神压力或局部刺激有关。若病变出现糜烂、溃疡长期不愈或快速增大,需警惕癌变风险。

口腔扁平苔藓的典型表现为双侧颊黏膜对称性白色条纹,伴轻微疼痛或灼热感,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临床研究显示,其恶变概率极低,但长期糜烂型病变可能增加风险。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变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当病变出现质地变硬、基底浸润、表面菜花样增生等特征时,需进行活检排除癌变。此类情况多见于病程超过10年、合并HPV感染或长期吸烟的患者。病理检查发现上皮异常增生是判断恶变的关键依据,确诊后需手术切除并密切随访。

保持口腔卫生对预防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避免黏膜损伤,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冥想、规律作息调节情绪。若病变持续加重或伴随功能障碍,应及时到口腔黏膜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