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牙齿做了根管治疗的后遗症有哪些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牙齿做了根管治疗的后遗症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牙齿根管治疗后可能出现牙体变脆、轻微胀痛、牙冠脱落、继发感染、邻牙敏感等后遗症。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感染牙髓组织保留患牙,但治疗过程可能对牙齿结构或周围组织造成一定影响。

1、牙体变脆

根管治疗需去除牙髓及部分牙本质,导致牙齿失去营养供给而脆性增加。主要表现为咀嚼硬物时易出现隐裂或折裂,常见于后牙区。建议治疗后及时行全冠修复,避免使用患牙咬合过硬食物,定期复查牙体完整性。

2、轻微胀痛

术后1-2周可能出现咬合不适或钝痛,与根尖周组织炎症未完全消退有关。多数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可通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剧烈跳痛,需排除根管遗漏、超充等治疗失败情况。

3、牙冠脱落

临时或永久牙冠可能因粘接剂老化、预备体形态不佳等原因脱落。表现为修复体松动移位,暴露的牙体易发生二次龋坏。发生脱落时应妥善保存牙冠,24小时内就诊重新粘固,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

4、继发感染

根管系统复杂分支可能残留感染,导致根尖周炎复发。典型症状包括牙龈脓包、叩痛加重,X线显示根尖阴影。需行根管再治疗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严重者可能需根尖切除术。

5、邻牙敏感

治疗中邻牙可能因器械碰触或消毒剂刺激出现短暂敏感,表现为冷热刺激痛。通常2-4周自行缓解,可使用脱敏牙膏辅助治疗。若持续不缓解需检查是否存在邻面龋或牙隐裂等并发问题。

根管治疗后应避免治疗侧咀嚼硬物2周,使用含氟牙膏维护口腔卫生,每6个月进行牙周检查和X线监测。出现自发性疼痛、牙龈肿胀或修复体破损时需及时复诊。日常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吸烟患者建议戒烟以降低治疗失败风险,夜间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保护患牙。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口腔经常起血泡是怎么回事

口腔经常起血泡可能与口腔黏膜损伤、维生素缺乏、口腔溃疡、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口腔黏膜损伤

进食过硬、过烫食物或误咬黏膜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泡。表现为突发性血泡伴轻微疼痛,通常1-2天可自行吸收。建议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尖锐食物。若血泡较大且持续不消退,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变。

2、维生素缺乏

长期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营养素会影响黏膜修复功能,导致口腔黏膜脆弱易出血。可能伴随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状。可通过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进行补充。严重缺乏时需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等药物>

3、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时可能形成血泡样病变,多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充血明显,触碰疼痛剧烈。急性期可用西地碘含片抑制细菌感染,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创面愈合。频繁发作者需排查系统性免疫疾病。

4、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口腔黏膜自发性出血。常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诊,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5、免疫系统异常

天疱疮、扁平苔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攻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成血泡或糜烂面。病变多呈对称分布,病程迁延不愈。确诊需进行组织病理活检,治疗需长期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免疫抑制剂,配合定期口腔专科随访。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机械刺激,戒烟限酒减少黏膜损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若血泡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诊血液科或口腔黏膜科进行系统检查。夜间磨牙患者可使用咬合垫保护口腔黏膜,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黏膜病变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