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肩周炎针灸常用部位包括肩髃、肩贞、臂臑、列缺、合谷等穴位,根据患者个体症状及病程不同,针灸点有所调整,同时也可能结合局部阿是穴。针灸能帮助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受限,但应结合其他康复手段治疗,需在专业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1、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对肩周炎患者而言,针灸治疗时最常用的穴位位于肩部、上臂及手部。例如,肩髃穴是肩周炎局部治疗的关键点,能缓解肩负关节肿痛和僵硬;肩贞穴主要用于改善肩臂活动受限的情况;臂臑穴适用于减轻上臂部位疼痛与肌肉紧张。与此同时,手部的列缺穴与合谷穴则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达到远端调节的作用,提升肩部功能。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也可以选择肩部阿是穴疼痛点进行精准刺激。
2、针灸的机制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能够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周围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消散。对于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针灸能够有效缓解肌肉僵硬,恢复关节活力,同时可以促进身体自我修复能力。然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受累部位及问题严重程度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3、如何搭配其他治疗手段
针灸仅为肩周炎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的运动康复和必要的药物介入同样重要。在针灸配合下,可以尝试局部热敷促进肩部血液循环;与此同时,一些针对肩袖肌群的拉伸及强化训练如攀爬动作、弹力带锻炼能够有效恢复肩关节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在专科医生建议下酌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进行影像评估以排除病变。
想要通过针灸缓解肩周炎,需要患者坚持治疗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在针灸调理的基础上,科学运动与综合治疗能更好地实现肩关节功能恢复。如症状持续性加剧,应尽快咨询医生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