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筛查工作制度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2型糖尿病筛查工作制度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2型糖尿病的筛查工作制度对于早期发现和管理该疾病至关重要。筛查工作通常包括筛查对象、时间、方法以及结果处理等几个方面。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遵医嘱进行积极治疗。
1、筛查对象: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超重或肥胖者、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者、有家族史的人群,以及年龄超过40岁的人。这些人群由于其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因此应特别注意定期筛查。
2、筛查时间:对于具有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体检中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等于6.5%,也可以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些测试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从而及时开始治疗。
3、筛查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临床上常用的筛查方法。受试者需要在前一日晚餐后禁食8-10小时,第二天早晨空腹抽血测量血糖,然后口服含葡萄糖的溶液。30分钟和60分钟后分别取血测血糖。如果这些测试中任意一项数值超出正常范围,便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4、筛查结果处理:如果空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7.0mmol/L,并且OGTT试验中的任意一项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即可确诊为2型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但OGTT试验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也需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确诊后,患者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进一步检查如胰岛素抵抗测定来了解病情,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血糖管理。
早期筛查和管理2型糖尿病对于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检测和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保持健康的生活质量。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铅超标如何治疗

儿童铅超标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环境改善、行为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儿童铅超标通常由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家庭装修材料、玩具含铅、水源污染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增加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如牛奶、菠菜、瘦肉等,有助于减少铅的吸收。避免食用含铅量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促进铅的排出。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螯合剂,如二巯基丙醇注射液每次2.5-5mg/kg、依地酸钙钠片每日20-40mg/kg、青霉胺胶囊每日20-40mg/kg,帮助排出体内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副作用。 3、环境改善:检查家庭环境,避免使用含铅油漆、涂料等装修材料。定期清洁地板、家具,减少铅尘积累。确保饮用水安全,使用符合标准的净水设备,避免铅污染。 4、行为干预: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不咬指甲、不将玩具放入口中的习惯,减少铅摄入。避免在交通繁忙的区域长时间停留,减少吸入含铅尾气的风险。 5、定期监测:定期进行血铅检测,及时了解铅超标情况。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监测频率根据通常为每3-6个月一次。 儿童铅超标的治疗需要综合饮食、药物、环境、行为等多方面干预。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减少铅的吸收。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环境改善是预防铅超标的重要措施,确保家庭环境安全。行为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铅的接触。定期监测血铅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儿童铅超标的风险,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