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食欲不振可能由精神压力、消化功能紊乱、胃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调节、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 精神压力长期焦虑或情绪低落会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表现为进食欲望降低。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规律作息缓解压力,无须药物干预。
2. 消化功能紊乱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可能伴随腹胀嗳气。可少量多餐并食用山楂、陈皮等促消化食物,必要时使用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等消化酶制剂。
3.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损伤胃黏膜,常伴上腹隐痛。需完善胃镜检查,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等药物保护胃黏膜。
4.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可能合并怕冷乏力。需检测甲功五项,遵医嘱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配合高蛋白饮食改善症状。
持续两周以上食欲减退需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选用山药、小米、南瓜等易消化食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刺激胃肠。
胃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脱水等,治疗手段有补液支持、对症用药、调整饮食、预防并发症等。
1、恶心呕吐胃黏膜受刺激引发的防御反应,轻度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严重呕吐需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药物。
2、腹痛腹泻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轻症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联合诺氟沙星或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
3、发热乏力感染引发的全身反应,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平衡。
4、脱水频繁吐泻导致体液丢失,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重度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发病期间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