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感染性休克并发症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性休克并发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汪晨
汪晨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感染性休克并发症可通过早期识别、积极抗感染、血流动力学支持、器官功能保护、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感染性休克通常由严重感染、免疫抑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1、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进行血常规、血培养、炎症指标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尽早干预。
2、积极抗感染:感染性休克的抗感染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万古霉素1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亚胺培南500mg静脉注射,每6小时一次,疗程需根据病情调整。
3、血流动力学支持:感染性休克常伴随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通过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0.05-0.3μg/kg/min静脉注射、多巴胺5-20μg/kg/min静脉注射,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
4、器官功能保护:感染性休克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需采取保护措施。对于呼吸衰竭,可使用机械通气;对于肾功能不全,可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于肝功能损害,需避免肝毒性药物。
5、营养支持: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处于高代谢状态,需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营养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维持氮平衡。
感染性休克并发症的护理需注重饮食和运动调节。饮食上,建议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蔬菜粥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度的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等,逐步恢复体力。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促进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肠绞痛一般发生在几个月

宝宝肠绞痛一般发生在出生后的2周到4个月之间,尤其在2-3个月时最为常见。这是一种常见的婴儿生理现象,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哭闹、腹部胀气、腿部蜷缩等症状。肠绞痛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虽然肠绞痛会给宝宝和家长带来困扰,但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且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会逐渐缓解。 1、发育因素:婴儿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律,容易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引发肠绞痛。建议家长在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空气,减少胀气。 2、肠道菌群:新生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可能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产生过多气体。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缓解肠绞痛。 3、乳糖不耐受:部分婴儿可能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导致消化不良和胀气。家长可以尝试使用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4、喂养方式:喂奶过快或奶瓶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增加肠绞痛的风险。建议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控制喂奶速度,并使用防胀气奶瓶。 5、情绪因素:婴儿的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过度哭闹会加重肠绞痛。家长可以通过轻柔的腹部按摩、温水浴等方式安抚宝宝,缓解其不适感。 肠绞痛期间,家长应注意宝宝的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喂养,同时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如俯卧时间、腿部活动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若肠绞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