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肿瘤化疗后腹泻是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肿瘤化疗后腹泻是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于淑霞
于淑霞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肿瘤化疗后腹泻可能由化疗药物损伤肠黏膜、肠道菌群失衡、继发感染、放射性肠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 药物损伤

化疗药物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会直接破坏肠黏膜细胞,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表现为水样便伴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等黏膜保护剂。

2. 菌群失调

化疗会杀灭肠道正常菌群,致病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建议家长每日给孩子补充双歧杆菌制剂,同时避免高糖饮食。严重时需用利福昔明等肠道抗生素。

3. 继发感染

免疫力下降易合并艰难梭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出现发热伴血便。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后使用万古霉素或更昔洛韦等抗感染药物。

4. 放射性损伤

盆腔放疗患者可能并发放射性肠炎,肠壁充血水肿导致渗透性腹泻。治疗需联合硫糖铝灌肠剂、生长抑素类似物,必要时行肠造瘘手术。

化疗期间建议采用低渣饮食,少量多餐,避免乳制品和刺激性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情况,出现血便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上消化道出血与哪些疾病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需要与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疾病鉴别。

1、胃溃疡

胃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痛伴呕血或黑便。

2、食管静脉曲张

肝硬化患者易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出血量大且易反复,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治疗。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可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出血量可大可小,胃镜检查可见弥漫性黏膜充血糜烂。

4、胃癌

中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需警惕胃癌,可能伴随消瘦、贫血等症状,胃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治疗期间需禁食并监测生命体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