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警惕动脉硬化!这些检查方法帮你及早发现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警惕动脉硬化!这些检查方法帮你及早发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冷启刚
冷启刚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慢性疾病,及早发现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血液化验、超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筛查,结合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方式能更及时诊断病情。
1血液化验
动脉硬化通常与高胆固醇和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液检测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检查方式。可以通过检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糖的水平,评估动脉硬化的风险。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增高会加重动脉硬化的进程,而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则有保护作用。血液化验相比其他检查更容易操作且经济适中,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方法。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无创的工具,可以直观观察血管的健康状况,例如颈动脉超声测定。通过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检测动脉斑块的形成,可以提前提示动脉硬化的存在与严重程度。超声也用于评估下肢动脉等其他部位的血管变化。相较于血液化验,超声能够提供更直接的影像信息,是确诊中的重要一环。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技术包括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动脉的结构情况,适合评估血管狭窄或钙化的严重程度。CTA通过造影剂的使用,可以帮助医生找到轻微的动脉硬化斑块,而MRA则更注重大血管方面的问题。尽管这类检查成本较高且有一定风险,但其精确性对疑难情况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如有异常结果,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干预。健康生活方式依然是预防和对抗动脉硬化的基石,包括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等!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是不是非吸烟人群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干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管理。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慢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日常护理包括监测血压、减少高盐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药物治疗可选用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片25mg每日一次。 2、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过多盐分会增加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避免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选择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3、肥胖:体重超标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通过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来减重,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4.9之间。 4、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增加高血压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3次,增强肌肉力量。 5、慢性肾病: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液平衡,导致血压升高。治疗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限制盐分、使用降压药物。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肾移植或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坚持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方案,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