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横纹肌溶解症属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可能累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横纹肌溶解症是骨骼肌细胞破坏后肌红蛋白等物质释放入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剧烈运动、挤压伤、药物毒性、代谢异常等因素诱发,典型表现为肌痛、肌无力、尿色加深,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损伤。
横纹肌溶解症的核心病理改变发生在骨骼肌细胞。骨骼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细胞内成分大量释放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该病常见于马拉松运动员、军事训练者等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人群,也与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等药物不良反应相关。
肌红蛋白经肾脏排泄时可在肾小管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诱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及血肌酐升高,需通过水化治疗、碱化尿液(如碳酸氢钠注射液)或血液净化干预。尿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但无红细胞,是鉴别特征之一。
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可导致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同时钾离子从受损肌细胞溢出可能引发高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严重病例需心电监护,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抗高钾血症,必要时使用胰岛素葡萄糖溶液促进钾离子转移。
肌细胞破坏后大量磷酸盐、尿酸释放,可导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严重病例,需监测动脉血气,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纠正酸碱失衡。
肌细胞内容物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激活免疫系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可能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患者需入住ICU,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等抗炎药物控制全身炎症反应。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加重肌肉损伤。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促进肌肉修复。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以维持尿量,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汁直至电解质恢复正常。出现肌痛持续加重、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头晕颈椎不舒服可以挂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或中医科。头晕颈椎不舒服可能与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肌劳损或耳石症等因素有关。
骨科主要处理颈椎骨骼结构异常引起的头晕和颈椎不适。颈椎病是常见病因,可能与长期低头、颈椎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症状。骨科医生会通过X光、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包括颈椎牵引、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颈部锻炼。
神经内科适合排查由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头晕颈椎不适。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通常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有关,表现为眩晕、视物模糊、平衡障碍等症状。神经内科医生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安排脑部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患者应注意避免突然转头动作,防止眩晕发作。
康复科针对慢性颈椎问题引起的症状提供非药物治疗。颈肌劳损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能与姿势不良、肌肉紧张有关,表现为颈部僵硬、头痛、头晕等症状。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等。医生会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帮助改善颈部功能。建议患者工作时保持正确坐姿,定时活动颈部。
疼痛科专门处理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导致顽固性颈肩痛伴头晕,通常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有关,表现为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疼痛科医生会采用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患者应避免提重物、枕头高度要适宜,减少颈椎负荷。
中医科通过整体调理改善头晕颈椎不适。中医认为这类症状可能与气血不畅、肝肾不足有关,常见表现为颈部酸痛、头晕目眩、乏力等症状。治疗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医生会根据体质辨证施治,调和气血。建议患者避免受凉,可配合八段锦等养生功法锻炼。
头晕颈椎不舒服患者就诊前可先进行初步自我评估,记录症状发生时间、诱因和伴随表现。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工作间隙可做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旋转颈部、侧屈等动作。饮食上可适当补充富含钙、镁的食物,如牛奶、坚果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不同科室的治疗侧重不同,患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特点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