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诊所注射的几十元小针通常为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或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于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使用频率。
抗组胺注射液能阻断组胺受体,对急性发作的鼻黏膜充血、眼痒效果明显,起效时间约30分钟,但可能引起嗜睡或口干。糖皮质激素注射液抗炎作用更强,适用于中重度症状,可维持疗效1-2周,但反复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部分诊所可能联合使用减充血剂(如盐酸麻黄碱注射液)以快速收缩鼻腔血管,但该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
此类注射治疗属于对症处理,无法根治过敏体质。长期反复注射激素可能导致鼻黏膜萎缩或药物性鼻炎。过敏原明确者应优先考虑脱敏治疗,季节性发作前可预防性使用鼻用激素喷雾。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以防过敏反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日常需加强鼻腔冲洗,减少尘螨接触,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