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膈下食管憩室怎么办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这阵子突然发现自己的上腹部经常疼痛,经常恶心作呕,然后就去医院看了病,发现原来我患的是膈下食管憩室,所以,膈下食管憩室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芸
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针对于症状较轻,且没有任何并发症的膈下食管憩室患者可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水囊或者是球囊扩张法,可促使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在餐后俯卧,也可以反复进行吞咽或是咳嗽动作,能够帮助憩室内的潴留物回到食管当中,缓解患者反酸不适的表现。近些年来内镜治疗备受膈下食管憩室患者的青睐,可使用内镜修补憩室囊,也可以使用内镜先将环咽肌切开,之后再采用氩离子凝固束展开治疗,从而恢复食管通道。很多国外的患者经过内镜注射肉毒碱到达憩室囊壁,可让患者在短期内正常进食,从而降低了该病的危害性。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肠息肉是否一定要手术

小肠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切除、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小肠息肉,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常见术式为小肠部分切除术或全小肠切除术,必要时需长期随访。 2、慢性炎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疾病可能诱发息肉,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500mg/次,每日3次、泼尼松片5mg/次,每日2次等。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息肉风险,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息肉发生率增加,常见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 5、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促进息肉形成,伴随便秘或腹泻。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每日1-2粒或乳酸菌每日1-2粒调节肠道环境,必要时进行内镜切除。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护理上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