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化疗引起贫血主要与骨髓抑制、红细胞破坏增加、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同时可能加速红细胞破坏或干扰铁代谢,进而引发贫血。
1、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抑制引起的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改善贫血。
2、红细胞破坏增加
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红细胞膜结构改变或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这种情况可能伴随黄疸、茶色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糖皮质激素或调整化疗方案。
3、营养缺乏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影响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摄入吸收。营养缺乏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
4、失血因素
化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或消化道黏膜损伤,引起隐性失血。这种情况需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
5、慢性病贫血
肿瘤本身及化疗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干扰铁代谢,导致慢性病性贫血。这种情况需要控制原发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化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贫血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输血或药物治疗,不可自行服用补血药物。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感染,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输血一般需要1-4小时输完,具体时间与输血量、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输血速度需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成年人常规速度为每小时200-300毫升。若输注红细胞悬液200毫升,通常需要1-2小时;输注400毫升全血约需2-3小时。对于心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需降低输注速度至每小时1-2毫升/公斤体重,此时400毫升血液可能需要3-4小时输完。血小板或血浆制品因性质特殊,输注速度较快,单袋血小板约需30-60分钟。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出现寒战、发热等输血反应需立即暂停。输血器需每4小时更换,同一袋血液输注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以防细菌污染。
输血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瘀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瘦肉等,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输血后1周内避免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有输血史者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既往输血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