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总是抽筋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总是抽筋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总是抽筋可能与缺钙、肌肉疲劳、电解质紊乱、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补钙、热敷按摩、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缺钙

钙离子参与肌肉收缩与松弛的调节,长期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频繁抽筋。常见于孕妇、老年人及维生素D缺乏者。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补钙药物,同时增加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

2、肌肉疲劳

运动过量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会导致局部乳酸堆积,刺激肌肉痉挛。常见于运动后或久坐人群。可通过热敷、拉伸运动、局部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缓解症状。建议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活动。

3、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腹泻或利尿剂使用可能导致钾、钠、镁等电解质丢失,破坏肌肉细胞膜电位稳定性。表现为夜间下肢抽筋或运动后痉挛。可适量补充香蕉、橙子等含钾食物,或遵医嘱服用门冬氨酸钾镁片、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

4、血液循环不良

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减少肌肉供血,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引发痉挛。常伴有肢体发凉、麻木感。需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抬高下肢,必要时使用血塞通片、迈之灵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5、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等可能压迫或损伤运动神经,引起异常肌肉收缩。多伴随刺痛、感觉减退。需控制原发病,可配合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药物,严重者需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运动前后做好拉伸,注意腿部保暖。饮食上保证钙、镁、钾等矿物质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中老年人及孕妇可定期检测血钙、维生素D水平。若抽筋伴随肌无力、感觉异常或频繁夜间发作,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系统或血管病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膝关节镜术后的伤口该如何处理

膝关节镜术后伤口处理需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避免感染。主要措施包括伤口观察、消毒包扎、活动限制、疼痛管理和定期复查。

1、伤口观察

术后需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正常情况下伤口会有轻微疼痛和少量渗血,若出现持续出血、脓性分泌物或剧烈疼痛,可能提示感染或愈合异常。建议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直接触碰伤口区域。

2、消毒包扎

术后48小时内保持敷料干燥,后续换药需使用碘伏溶液或医用酒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更换敷料时操作需轻柔,避免牵拉伤口。若使用防水敷料,洗澡时可短暂接触清水,但禁止浸泡伤口。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敏型医用胶带。

3、活动限制

术后2周内避免膝关节过度屈伸和负重活动,行走时建议使用拐杖分担体重。睡眠时可在膝下垫软枕保持轻度屈曲位。康复训练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增加运动强度。过早活动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关节腔积血。

4、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冰敷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肿胀疼痛,每日重复3-4次。若出现搏动性疼痛或镇痛药无效,需警惕血肿或神经压迫。禁止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偏方热敷。

5、定期复查

术后7-10天需拆除缝线,期间按预约时间返院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复查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测试、伤口愈合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增加复查频率。康复期间出现发热或关节僵硬需立即就医。

膝关节镜术后3个月内需避免剧烈跑跳运动,日常活动建议佩戴护膝。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鱼类、鸡蛋和西蓝花。洗澡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沐浴后及时擦干周围皮肤。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期间出现关节弹响或肿胀需暂停训练并咨询康复医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