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大肠癌

大肠癌筛查怎么做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大肠癌筛查怎么做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谢江强
谢江强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大肠癌筛查主要包括粪便潜血检测、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早期发现可疑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应根据个人年龄、家族史及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并保持定期检查。
1、粪便潜血检测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成分,筛查是否存在肠道出血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适用于45岁以上人群。在使用“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测试”FIT这类方法时,需要注意避免在采样前进食过多肉类,确保结果准确。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被认为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插入肠镜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既能发现息肉,也能在同一操作过程完成病理活检甚至切除可疑病变。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隔5~10年进行一次。如果肠镜检查发现高风险息肉,需要更短时间复查,例如每3年或更频繁。
3、影像学检查CT结肠成像
当肠镜检查因为患者身体条件不适或无法耐受时,可以选择无创的CT结肠成像虚拟肠镜。这种方法通过CT扫描构建肠道三维图像,也能够发现较大的病变。这种检查方式虽无创,但对较小病变的分辨率不足,无法直接治疗或取样,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4、筛查频率和适合人群
大肠癌筛查一般建议从45岁开始,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存在炎症性肠道疾病者应尽早接受检查。普通人群可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复查时间,通常每5~10年进行筛查一次,而高风险和阳性结果人群应遵循更频繁的随访和筛查计划。
定期筛查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大肠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生存率高达90%以上。45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史人群应及早咨询医生并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通过健康生活和规范体检降低疾病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哪些生活习惯易导致大肠癌

大肠癌可能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常见原因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肥胖以及长期便秘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肠道环境,增加患癌风险。 1、饮食不当: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便秘和肠道炎症,长期可能诱发大肠癌。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废物滞留时间延长,增加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 3、吸烟饮酒: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和酒精的代谢产物可能直接损伤肠道细胞,增加癌变风险。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降低大肠癌风险的重要措施。 4、肥胖问题:肥胖与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促进肠道细胞的异常增殖。通过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5、长期便秘:便秘导致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致癌物质的吸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规律排便习惯,有助于改善便秘问题。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和豆类,搭配适量的鱼类和坚果。运动方面可选择瑜伽、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如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