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肺部气胸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肺部气胸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肺部气胸可能由外伤、肺部疾病、医源性损伤、先天性肺组织异常、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氧疗、手术治疗、保守观察等方式治疗。

1、外伤

胸部受到外力撞击或锐器刺伤可能导致肺组织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患者可能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胸部X线或CT确诊。治疗包括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严重者需手术修补肺组织。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气胸复发。

2、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可能破坏肺泡结构,导致自发性气胸。患者常伴咳嗽、咳痰等原发病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支气管痉挛,配合氧疗促进气体吸收。反复发作或肺压缩严重者需行胸腔镜手术。

3、医源性损伤

胸腔穿刺、肺活检、机械通气等医疗操作可能意外损伤肺组织引发气胸。表现为操作后突发胸闷、血氧下降。需立即停止操作,通过影像学评估气胸量。少量气胸可观察,中大量需胸腔闭式引流,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4、先天性肺组织异常

肺大疱、肺囊肿等先天发育异常可能在某些诱因下破裂导致气胸。青少年瘦高体型多见,常于剧烈运动后发病。需避免剧烈运动,反复发作者可考虑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术后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排痰。

5、剧烈运动

潜水、举重等需屏气的剧烈运动可能使肺泡内压骤增导致破裂。运动后出现胸痛、气促需警惕气胸。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通过胸片明确诊断。少量气胸可吸氧观察,大量需胸腔引流。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

气胸患者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环境空气清新。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但需避免屏气动作。饮食宜清淡高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注意监测呼吸状况,若出现胸闷加重、口唇发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遵医嘱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恐艾低烧怎么办

恐艾低烧可通过心理疏导、体温监测、排除感染、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恐艾低烧通常由焦虑情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疲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HIV感染初期等原因引起。

1、心理疏导

恐艾引发的持续性低烧可能与焦虑情绪导致的自主神经紊乱有关。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减少反复查阅网络信息的行为。若伴随心悸、手抖等躯体化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家长需帮助儿童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关注体温变化。

2、体温监测

每日固定时间使用同一体温计测量腋温3次,记录37.3-38℃低热的持续时间。排除测量前饮热水、剧烈运动等干扰因素。若持续低热超过2周,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HIV感染初期可能出现持续低热伴淋巴结肿大,但需通过抗体检测确诊。

3、排除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3-5天的低热,伴随咽痛、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慢性鼻窦炎或尿路感染也可能导致长期低热,需通过鼻窦CT、尿培养等检查确认。结核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需进行PPD试验和胸部X线筛查。

4、调整生活方式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需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补充维生素D3滴剂和蛋白粉,减少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需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五项。

5、药物干预

确诊HIV感染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方案包括多替拉韦钠片联合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根据检查结果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或甲巯咪唑片。不明原因低热持续时,可短期试用小柴胡颗粒等调和营卫的中成药。

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冬瓜、薏米等利湿食材搭配饮食。建立体温记录表区分生理性体温波动,上午10点与晚间8点各测量1次。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手段,当腋温超过37.5℃持续3天或伴随体重下降时,需完善肿瘤标志物筛查。家长应帮助儿童维持稳定情绪环境,减少对医疗检查的恐惧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