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食管溃疡可通过抑酸治疗、黏膜保护剂、抗生素治疗、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治疗。食管溃疡通常由胃酸反流、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管裂孔疝等原因引起。
1、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能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常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可促进溃疡愈合并缓解烧心症状。
2、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能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和食物对创面的刺激,加速黏膜修复。
3、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联合抑酸药物,根除感染可降低复发概率。
4、内镜下止血对于活动性出血的溃疡,可通过内镜下电凝、钛夹夹闭等方式止血,同时进行病理活检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戒烟限酒并遵医嘱规范用药。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退热、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发热通常由感染性腹泻、电解质紊乱、炎症反应、继发菌血症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额头贴退热贴。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儿童需家长监测体温变化。
2、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呕吐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家长应少量多次给孩子喂水,观察尿量是否减少。
3、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退热药。儿童需家长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4、病因治疗细菌感染需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为主。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轮状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常伴呕吐、水样便等症状。
发热期间宜进食米汤、粥类等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若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