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母乳性腹泻通常会在数周内自愈,持续时间主要与喂养方式调整、婴儿肠道适应能力、母亲饮食因素以及继发乳糖不耐受有关。
1、喂养调整逐步减少单次哺乳量并增加哺乳频率,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多数婴儿在1-2周内症状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2、肠道适应婴儿肠道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暂时性消化功能紊乱。随着月龄增长,多数在3-4周内自行建立耐受机制。
3、母亲饮食母亲摄入过多乳制品或高脂食物可能加重症状。建议暂时限制牛奶、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观察2周左右改善情况。
4、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能延长病程至1个月以上。若体重增长迟缓或出现血便,需就医排除感染性腹泻,必要时使用乳糖酶制剂。
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定期监测婴儿体重增长曲线,若腹泻持续超过4周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儿科消化专科。
假膜性肠炎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1. 腹泻假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水样或黏液样腹泻,可能伴有恶臭,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
2. 腹痛患者常出现下腹部绞痛或压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严重时腹痛持续存在。
3.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提示可能存在全身炎症反应。
4. 脱水频繁腹泻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
假膜性肠炎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