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建议吃别人的母乳。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或婴儿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有关,更换他人母乳可能因成分差异加重黄疸或引发其他风险。
母乳性黄疸通常与母亲乳汁成分相关,尤其是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该酶会分解胆红素导致重吸收增加。他人母乳的酶活性、脂肪含量等可能存在差异,可能干扰婴儿对胆红素的代谢。部分婴儿对他人母乳中的异体蛋白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疹、腹泻等症状,可能掩盖黄疸的真实进展。
极少数情况下,若母亲因疾病无法哺乳且无法获得配方奶时,经医生评估后可能临时使用捐赠母乳。但需确保捐赠者经过严格健康筛查,母乳经过巴氏消毒处理,且需监测婴儿胆红素水平变化。这种情况下仍存在婴儿对捐赠母乳乳糖耐受不良的风险,可能加重腹胀或排便异常。
母乳性黄疸婴儿应继续按需哺乳,母亲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若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黄疸持续3周未退,需就医排除病理性黄疸。日常可让婴儿多接触自然光,但避免阳光直射,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确保营养摄入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