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胃超声造影能检查出胃壁结构异常、胃溃疡、胃息肉、胃肿瘤等疾病。
1、胃壁结构异常
胃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胃壁的分层结构,有助于发现胃壁增厚、胃壁层次模糊等异常。胃壁结构异常可能与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等症状。慢性胃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胃黏膜病变患者需结合胃镜进一步明确诊断。
2、胃溃疡
胃超声造影能够观察到胃黏膜表面的凹陷性病变,对胃溃疡的检出有一定帮助。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包括规律性上腹痛、反酸等。确诊需结合碳13呼气试验,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3、胃息肉
胃超声造影可发现胃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对直径较大的胃息肉检出率较高。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导致上腹不适或出血。增生性息肉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
4、胃肿瘤
胃超声造影能初步判断胃部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及浸润深度,对胃癌筛查具有辅助价值。胃肿瘤可能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早期胃癌以手术切除为主,进展期需结合化疗。发现可疑病变时须进一步行胃镜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5、胃排空功能
通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内的分布和排空情况,可评估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常见于糖尿病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表现为早饱、恶心呕吐。改善措施包括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胃超声造影作为无创检查手段,适用于初步筛查和随访观察,但无法替代胃镜的组织活检功能。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服用造影剂后配合体位变换。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上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部健康检查。
艾多化疗后并非必须使用,需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艾多(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否使用取决于化疗方案强度、患者骨髓抑制风险等因素。
对于接受高剂量化疗或骨髓抑制风险较高的患者,如淋巴瘤、乳腺癌等强化疗方案后,通常建议使用艾多以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降低感染风险。这类化疗方案可能导致骨髓功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水平急剧下降,艾多通过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帮助白细胞恢复。临床观察显示,合理使用可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概率,但需监测骨痛、脾肿大等不良反应。
若为低骨髓抑制风险的化疗方案或患者既往化疗后血象恢复良好,可能无须常规使用艾多。例如某些靶向治疗或温和化疗方案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过度使用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此时医生会通过定期血常规监测,仅在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时考虑短程应用。
使用艾多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与其他升高白细胞的药物联用。化疗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注意口腔卫生及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若出现持续发热或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