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未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的人群,主要包括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慢性HBV携带者两种类型。
血液检测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但肝功能正常且病毒复制水平低,肝脏无显著炎症或纤维化表现。
存在持续复制状态的HBV感染,表现为HBeAg阳性、HBVDNA高载量,可能伴随轻度肝功能异常但无临床症状。
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制品接触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共餐等无血液暴露行为不会导致传染。
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慢性携带者必要时需接受抗病毒治疗。
建议携带者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保持规律作息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出现乏力或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
甲肝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必须接种。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降低暴发流行风险。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适龄儿童须按程序接种包括甲肝疫苗在内的免疫规划疫苗,家长需按时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接种。
儿童感染甲肝可能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疫苗保护率超过95%,接种后抗体可维持较长时间。
高接种率能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保护未接种人群。家长需配合学校查验接种证,确保适龄儿童完成全程免疫。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等特殊群体更需接种,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接种方案,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
除接种疫苗外,家长需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饮用生水,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