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言语逻辑混乱、情绪异常亢奋或低落、行为怪异或退缩、记忆力与判断力减退等。精神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病变、心理社会应激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如凭空听到声音或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其中幻听最常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感觉异常,如皮肤虫爬感或内脏被挤压感。这些症状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有关,需通过奥氮平片、利培酮口服液等抗精神病药物控制。
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逻辑混乱,言语内容缺乏连贯性,可能出现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病态信念。严重时会出现思维被插入、被广播等体验。这类症状常需使用喹硫平缓释片联合心理治疗改善。
情绪表现与外界刺激不协调,可能无故大笑或哭泣。部分患者出现情感淡漠,对亲人遭遇漠不关心;另一些则表现为易激惹,常因小事暴怒。碳酸锂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片可用于稳定情绪波动。
行为明显偏离常态,可能长时间保持怪异姿势,或出现无目的重复动作。部分患者社交退缩,个人卫生状况恶化。阿立哌唑口崩片配合行为矫正训练可改善症状。
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出现进行性下降,难以完成简单计算或逻辑判断。这种损害在精神分裂症晚期尤为明显,需早期使用氨磺必利片干预并配合认知康复训练。
精神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家属应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避免刺激性言语。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适量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不可擅自停药。若出现自伤伤人倾向或症状急性加重,须立即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