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小肠梗阻如何治疗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肠梗阻如何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小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小肠梗阻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引流胃肠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该方法适用于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能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操作时需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若出现血性引流液或引流量骤减,需警惕肠管坏死可能。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肠痉挛。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可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低钾、低钠等异常。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肠坏死征象者。常见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等。对于肠系膜血管栓塞需行取栓术或血管重建术。术后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预防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4、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等。恢复期饮食应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避免高纤维、产气食物。

5、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特异性干预,如克罗恩病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控制炎症;肠肿瘤患者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对于复发性肠梗阻可考虑腹腔镜探查或粘连预防材料应用。

小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餐后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或造影,监测肠管通畅情况。出现反复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腹部保暖,适当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有助于促进肠蠕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基底动脉瘤在什么位置

脑基底动脉瘤位于脑基底动脉的特定部位,通常发生在动脉分叉处或弯曲处。脑基底动脉是大脑后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脑干、小脑和大脑后部供血。动脉瘤的形成与血管壁的薄弱有关,可能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血管异常等因素导致。了解其具体位置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破裂风险。 1、脑基底动脉位置:脑基底动脉位于脑干前方,由两条椎动脉在延髓与脑桥交界处汇合而成。它沿脑干腹侧向上走行,最终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常发生在分叉处,如基底动脉顶端或大脑后动脉起始部。 2、动脉瘤形成机制:动脉瘤的形成与血管壁的结构异常有关。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壁薄弱,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形成瘤体。吸烟、酗酒和家族史也是危险因素。 3、常见症状表现:未破裂的脑基底动脉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或视力模糊。破裂后则可能引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需立即就医。 4、诊断方法:脑基底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5、治疗策略:未破裂的动脉瘤可根据大小和位置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破裂动脉瘤需紧急处理,防止再出血和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基底动脉瘤至关重要。建议控制血压,戒烟限酒,避免高脂高盐饮食。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家族中有动脉瘤病史的人群。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疾病风险。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或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