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荨麻疹伴随发热可通过抗组胺药物、退热治疗、病因排查、皮肤护理等方式处理,通常由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控制风团和瘙痒,发热期间需避免搔抓皮肤导致继发感染。
2、退热治疗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儿童患者需家长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脱水。
3、病因排查可能与链球菌感染、EB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咽痛淋巴结肿大,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
4、皮肤护理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7℃,家长需为孩子修剪指甲防止抓伤。
发作期间记录可疑诱因,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若出现呼吸困难或高热不退应立即就医。
胃糜烂一般需要2-8周恢复,实际时间受到糜烂程度、病因类型、治疗依从性、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糜烂程度:轻度黏膜损伤可能2-4周愈合,深层糜烂或范围较大者需6-8周。胃镜检查可明确分级。
2. 病因类型:非甾体抗炎药所致停药后恢复较快,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根治治疗,病程可能延长。
3. 治疗依从性: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可加速愈合,擅自停药易复发。
4. 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者愈合延迟,需同时控制原发病。
恢复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规律进食,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