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慢性炎症和恶性肿瘤等疾病。
1、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器官,当肝脏功能受损时,白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常见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治疗需针对具体疾病,如抗病毒治疗肝炎,保肝药物治疗肝硬化,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2、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会导致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引起白蛋白降低。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以及低盐低蛋白饮食。
3、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和瘦肉,必要时可补充蛋白粉。
4、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如结核病、风湿性疾病等会消耗大量白蛋白。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抗结核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及免疫调节药物。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白蛋白降低,可能与肿瘤消耗和营养不良有关。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药物如顺铂、放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有助于维持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