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膝盖有个窝凹进去的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膝盖有个窝凹进去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膝盖窝凹进去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的表现。主要有生理性凹陷、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神经肌肉疾病等原因。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处理。

1、生理性凹陷

新生儿膝盖后方出现轻微凹陷多为正常现象,与胎儿期宫内姿势有关。这种凹陷通常对称出现,皮肤无异常,双腿活动自如。家长可观察凹陷是否随月龄增长逐渐消失,期间注意保持下肢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刺激。

2、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大腿皮肤皱褶不对称,表现为单侧膝盖窝明显凹陷。患儿可能出现双腿长度不等、外展受限等症状。早期可通过髋关节B超确诊,治疗包括佩戴Pavlik吊带、蛙式石膏固定等。家长需定期复查,避免过早负重行走。

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完全性髋关节脱位时,患侧下肢缩短会使膝盖后方形成明显凹陷。典型表现为臀纹不对称、弹响征阳性。6个月内患儿可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晚期病例可能需行Salter骨盆截骨术。家长应注意更换尿布时避免强行拉直双腿。

4、关节挛缩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可导致膝关节屈曲畸形,后方皮肤凹陷。可能伴随马蹄足、肘关节僵硬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支具矫正、跟腱延长术等综合干预。家长应每日帮助婴儿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5、神经肌肉疾病

脊髓脊膜膨出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起下肢肌张力异常,导致膝盖后方异常凹陷。常伴有排便功能障碍、足部畸形等表现。需要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联合管理。家长需注意预防压疮,定期评估运动功能发育。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为新生儿选择宽松衣物,避免包裹过紧影响下肢活动。更换尿布时注意双腿自然外展位,不要强行并拢。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重点关注下肢肌张力、皮纹对称性和关节活动度。若发现凹陷持续加深、双腿活动不对称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至小儿骨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婴儿骨骼健康发育。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心脏病用听诊器能听出来吗

宝宝心脏病通常可以通过听诊器初步识别异常心音,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心脏病的诊断主要有心脏杂音、心律异常、心音强度变化、额外心音、心包摩擦音等听诊特征。

1、心脏杂音

听诊器可捕捉到异常血流产生的杂音,如室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或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杂音。杂音响度、时相和位置可提示病变类型,但需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明确结构异常。家长发现杂音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

2、心律异常

听诊能发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如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这些可能与心肌炎、先天性传导异常有关,需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认。家长需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

3、心音强度变化

第一心音亢进可见于二尖瓣狭窄,第二心音减弱可能提示肺动脉高压。听诊器可对比心音强弱变化,但无法区分具体病因。家长应注意宝宝有无口唇发绀、喂养困难等伴随症状。

4、额外心音

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的出现可能提示心力衰竭,奔马律是典型表现。听诊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新生儿心率较快时鉴别较困难。家长发现呼吸急促、多汗等症状应尽快就诊。

5、心包摩擦音

心包炎特有的搔抓样摩擦音可通过听诊器识别,常随体位变化。但轻度心包积液可能无典型听诊表现,需心脏超声辅助诊断。家长需观察宝宝有无烦躁、拒食等非特异性表现。

听诊是心脏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依赖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发现异常心音或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青紫等症状时,立即到儿科心血管专科就诊。日常避免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疾病,保持适度活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