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吐绿水可能是反流性胃炎的表现之一。反流性胃炎通常由胃酸或胆汁反流刺激胃黏膜引起,主要表现为{上腹灼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口苦泛酸}、{呕吐胆汁样液体}等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上腹灼痛
胃酸或胆汁反流可导致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患者可尝试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中和胃酸或抑制分泌。
2、餐后饱胀
胃排空延迟会使食物滞留胃内,引发胀满感。建议进食时细嚼慢咽,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摄入。必要时医生可能开具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3、恶心呕吐
胃黏膜受刺激或胃内压力增高时可引发呕吐反射。呕吐物若含胆汁会呈黄绿色。急性发作时应暂禁食,少量饮用温水。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
4、口苦泛酸
胆汁反流至口腔会产生苦味,胃酸上涌可导致反酸。日常需避免睡前饮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治疗可选用硫糖铝混悬凝胶、法莫替丁片等保护黏膜或减少胃酸分泌。
5、呕吐胆汁样液体
幽门功能失调时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呕吐物可呈黄绿色碱性液体。需警惕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能,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医生可能联合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铝酸铋颗粒等调节胆汁分泌和保护胃黏膜。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烟酒刺激。反流症状明显时建议选择低脂、低纤维的软质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等。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有助于减少反流。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体重下降、呕血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胃镜或幽门螺杆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