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胆囊萎缩了一定要切除吗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胆囊萎缩了一定要切除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胆囊萎缩通常建议手术切除。胆囊萎缩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功能丧失等因素有关,长期存在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胆囊萎缩多由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导致胆囊壁纤维化,胆囊逐渐失去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脂肪泻等症状,超声检查显示胆囊体积缩小、壁增厚且无收缩功能。此时胆囊已丧失生理作用,保留可能成为感染灶或诱发胆管炎,手术切除可消除隐患。对于无症状但胆囊壁钙化或合并胆囊息肉的患者,萎缩胆囊的癌变概率升高,更需积极干预。

少数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若胆囊萎缩未引发明显症状,可暂缓手术并定期复查。但需密切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一旦出现腹痛加重、体重下降或胆囊壁不规则增厚等异常,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以促进胆汁代谢。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但三个月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胆超声,观察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情况,若出现腹泻持续不缓解或脂肪吸收不良,需及时就医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管结石能自己排出来吗

胆管结石可通过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胆管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道结构异常、饮食不当、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胆汁成分异常:胆汁中胆固醇或胆色素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结石形成。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胆汁成分。 2、胆道感染:胆道系统感染可能引发炎症,促进结石形成。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洁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3、胆道结构异常:先天性或后天性胆道狭窄、扩张等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形成结石。对于胆道结构异常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通过手术矫正。 4、饮食不当: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能增加胆管结石的风险。建议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胆汁代谢,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控制血糖、体重,通过适当运动和饮食管理,有助于降低结石风险。 胆管结石的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饮食上建议低脂、低胆固醇,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功能及胆道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