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发烧后出疹子可能是幼儿急疹、风疹、麻疹等疾病的恢复期表现,通常提示病情进入尾声,但需结合具体疾病判断。
1、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高热3-5天后体温骤降,随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皮疹1-3天消退。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皮疹无须特殊处理。
2、风疹发热1-2天后出现淡红色皮疹,伴有耳后淋巴结肿大。需隔离治疗,可配合利巴韦林颗粒、板蓝根冲剂等抗病毒药物,皮疹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3、麻疹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从耳后蔓延至全身,伴有结膜炎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可使用维生素A软胶囊、阿昔洛韦片等药物,重症需住院治疗。
4、药物过敏部分患儿发热期间服用抗生素或解热药后出现药疹,表现为对称性红斑。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片抗过敏治疗。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若出现高热不退、皮疹渗液或伴随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宝宝夜间咳嗽可能由卧位刺激、过敏原接触、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姿、清洁环境、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卧位刺激平躺时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建议家长抬高宝宝床头30度,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
2、过敏原接触尘螨或冷空气诱发气道高反应,家长需更换床上用品,避免使用毛绒玩具,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
3、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低热,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
4、胃食管反流胃酸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哺乳后保持竖抱30分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
持续夜间咳嗽超过1周或伴随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儿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哮喘或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