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突发性神经性耳聋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恢复概率与治疗时机、病因、听力损失程度等因素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治疗及时性、基础疾病控制、听力损伤程度、个体差异。
1、治疗及时性发病72小时内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显著提高恢复概率,常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泼尼松片。
2、基础疾病控制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血糖血压稳定有助于改善耳蜗微循环,可能与微血管病变导致内耳缺血有关。
3、听力损伤程度低频听力下降恢复概率超过高频下降,纯音测听阈值大于90分贝者预后较差,常伴随耳鸣或眩晕症状。
4、个体差异年轻患者神经修复能力较强,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需配合心理干预,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轻度听力障碍。
发病后应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治疗期间避免噪音刺激并保证充足睡眠,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
戴耳机后耳朵疼可能由佩戴方式不当、耳机材质刺激、耳道压力失衡、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佩戴习惯、更换耳机类型、局部清洁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佩戴方式不当长时间压迫耳廓或耳道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表现为胀痛或刺痛。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每使用1小时休息10分钟,避免音量超过最大值的60%。
2、耳机材质刺激劣质橡胶或金属部件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伴随瘙痒或灼热感。更换硅胶或记忆棉材质耳套,出现过敏时可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
3、耳道压力失衡入耳式耳机密闭性过强会导致气压变化,诱发耳闷或牵涉痛。选择开放式耳机或骨传导耳机,疼痛持续时可使用萘甲唑啉滴鼻液缓解咽鼓管压力,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
4、外耳道炎可能与细菌感染或耵聍栓塞有关,典型症状为跳痛伴渗出物。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合并真菌感染时改用克霉唑乳膏,同时避免抓挠患处。
日常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游泳或沐浴后及时擦干,出现持续疼痛、听力下降或流脓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