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打完疫苗后发烧不一定是好事,属于常见的免疫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疫苗引起的发热可能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个体体质差异、接种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疫苗注射后出现低热是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体温在37.5-38.5℃之间,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此时建议多饮水、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部分灭活疫苗如百白破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更易引发短暂发热,与疫苗成分刺激免疫应答相关。
若体温超过38.5℃持续3天以上,伴随寒战、呕吐或皮疹,需警惕疫苗过敏反应或合并感染。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腮风疫苗后1-2周出现的发热,可能与病毒复制相关,需与自然感染鉴别。免疫缺陷患者接种卡介苗后出现持续高热,可能存在播散性感染风险。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以防受凉,发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建议家长密切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出现嗜睡、抽搐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