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需注意定期复查、避免传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谨慎用药等事项。
每6-12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监测病毒活动度和肝脏病变。
血液和体液接触可能传染他人,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性接触需采取防护措施。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高脂饮食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就诊时主动告知携带者身份,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日常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绿茶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腌制食品,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主要影响因素有母亲病毒载量、新生儿免疫接种、乳头破损情况、婴儿口腔黏膜完整性。
母亲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时传播风险极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复制指标,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活动。
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感染风险,家长需确保婴儿按时完成0-1-6月龄全程疫苗接种。
出现乳头皲裂或出血时应暂停哺乳,家长需立即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并处理伤口,待愈合后恢复喂养,期间可选用配方奶替代。
婴儿患有鹅口疮等口腔黏膜破损疾病时,病毒可能通过创面进入血液循环,家长需暂停母乳并就医治疗婴儿口腔疾病。
哺乳期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均衡饮食与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肝功能与HBV-DNA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