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类型及特点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梗死类型及特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亚铃
刘亚铃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梗死主要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其特点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的不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多由冠状动脉部分闭塞或斑块破裂导致,心电图无ST段抬高,治疗以药物稳定斑块和改善心肌供血为主。
1、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明显抬高。患者常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替奈普酶可迅速溶解血栓,介入治疗则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流。
2、非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由冠状动脉部分闭塞或斑块破裂导致,心电图无ST段抬高。患者症状可能较轻,但仍需积极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抗凝药物如肝素,以稳定斑块和改善心肌供血。
3、发病机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多由冠状动脉部分闭塞或斑块破裂导致。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的差异。
4、临床表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可能较轻。两者的临床表现不同,需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5、治疗方式: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以药物稳定斑块和改善心肌供血为主,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使用。
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肌梗死的部位在哪

心肌梗死主要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具体部位包括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侧壁、左心室下壁、右心室以及心房。这些区域的心肌因冠状动脉血流中断而出现缺血性坏死,导致心肌功能受损。 1、左心室前壁: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阻塞引起。患者可能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硝酸甘油,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左心室侧壁:左心室侧壁心肌梗死多由左回旋支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症状包括胸痛、心悸等。治疗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左心室下壁:左心室下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右冠状动脉阻塞引起。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必要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4、右心室:右心室心肌梗死多由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所致。症状包括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治疗可采用静脉补液、正性肌力药物,严重时需进行右心室辅助装置植入。 5、心房:心房心肌梗死较为罕见,通常由冠状动脉分支阻塞引起。患者可能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悸等症状。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术。 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