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儿童反复高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川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病毒感染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侵袭。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按医嘱使用奥司他韦颗粒、干扰素喷雾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2、细菌感染链球菌性咽炎、肺炎链球菌感染等会导致持续高热。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咽痛咳嗽,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3、免疫系统异常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致周期性发热。需完善免疫指标检测,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泼尼松片等控制炎症反应。
4、川崎病该血管炎性疾病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皮疹。确诊后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等预防冠状动脉病变。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采用温水擦浴辅助退热,避免捂汗。若体温超过39度或发热超过3天,须立即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婴儿补钙时间需根据喂养方式决定,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数日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婴儿需计算奶量中钙摄入是否充足,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遵医嘱早期补钙。
1、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婴儿从出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6个月内无须额外补钙剂,母亲需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摄入。
2、配方奶喂养:每日奶量达800毫升以上可满足钙需求,家长需计算奶粉中钙含量,不足800毫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或钙剂。
3、混合喂养:根据母乳与配方奶比例调整,家长需记录每日总奶量,若配方奶占比低于三分之二需参照母乳喂养方式补充维生素D。
4、特殊状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佝偻病高危因素的婴儿,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出生后即开始钙剂与维生素D联合补充,并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家长需定期监测婴儿囟门闭合、出牙情况等发育指标,添加辅食后可通过酸奶、奶酪等富钙食物补充,所有营养补充剂使用前必须咨询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