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怀疑肝硬化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肝纤维化评估和病理学检查等。肝硬化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水、黄疸、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基础项目,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退。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ALT和AST显著升高,酒精性肝病则以AST升高为主。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宽度,典型肝硬化表现为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肝内血管走行和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肝癌。超声弹性成像可无创评估肝硬度,数值超过12.5kPa提示肝硬化可能。检查前需禁食4小时以上,避免肠道气体干扰。
3、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这是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轻度曲张表现为黏膜下蓝色条索,重度可见蚯蚓状隆起伴红色征。胶囊内镜适用于不耐受传统胃镜者,可全程观察小肠血管病变。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高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服用时间。
4、肝纤维化评估
FibroScan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硬度值,结果与病理分期相关性较好。血清学模型如APRI、FIB-4结合年龄和血小板等指标计算纤维化评分。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是诊断门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慢性乙肝患者建议每6-12个月复查纤维化指标。
5、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因和活动度。标本需包含至少6个完整汇管区,病理报告需注明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提前输注血浆纠正,术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需多次活检评估治疗反应。
确诊肝硬化后应严格戒酒并控制钠盐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1.2-1.5g/kg体重。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等增加腹压的活动。定期监测血氨、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出现嗜睡或呕血需立即急诊。乙肝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可考虑直接抗病毒药物。合并腹水者需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